北京时间7月21日,《北京青年报》发文,对中超现阶段的裁判员工作做了介绍,据悉,受赛程空前密集、部分国际裁判员身负国际重大赛事执法重任等客观因素影响,绝大多数中超裁判员和广大中超球员一样,也都面临在酷热气候条件下“连续作战”。其健康问题也都引起各方重视。
《北京青年报》介绍,目前,中国足协在册裁判员绝大多数都以兼职性质参与各级职业联赛执法工作。由于各阶段赛事集中时间相对较长,因此裁判员们不得不向本单位请假,才能赴赛区执法。而由于相当一部分裁判员都在高校等单位任职,因此他们在非假期时间里请长假就比较困难。
此外,国际裁判员马宁、傅明此前就曾赴阿联酋、卡塔尔执法亚冠比赛。傅明于6月下旬由西亚返回国内并按规定接受隔离观察后不久,又于上周奔赴日本,参与东京奥运会足球赛执法工作。他们后面还可能被亚足联指派执法12强赛。
该媒体认为,从赛程、比赛数量、裁判员数量等数据信息来看,裁判员们也都面临满负荷甚至超负荷工作。和广大球员一样,裁判员们在执法之前,也需要接受严格的训练。在炎炎夏日里,他们精神的身体、心理考验同样巨大。“确保裁判员身体健康”实际也是当下国内职业联赛各项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所以角色由主裁变换为“4官”或“VAR”算得上是一种调整,比起在湿热的室外场地里挥汗如雨地跑动90分钟,在VAR工作室密切关注比赛动向,其工作强度相对偏弱。在裁判人选总体捉襟见肘的背景下,这样的调整多少能让裁判员们“缓口气”。